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青亭 北京報道
在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的引領下,中東石油富國正在加速推動經濟轉型,非石油部門逐漸成為該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這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近日,普華永道全球跨境服務中國主管合伙人蔡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指出,中國企業在中東地區的投資正從傳統的能源、基礎設施合作,擴展到制造業、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多個領域,光伏、風能、電子商務、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等領域成為雙方的合作重點。
近日,普華永道發布《阿聯酋:經濟轉型帶來多元化投資機遇》和《中東十國經貿與投資概覽》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中東地區地處歐洲、亞洲和非洲的交匯處,在全球有著重要的戰略位置、區位優勢和經濟地位。中東地區資源豐富,是中國主要的原油供應國和貿易伙伴,同時也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戰略支點與合作區域。中東地區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資源和戰略價值,已成為中資企業“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
她指出,中國與中東主要國家貿易互補特征明顯,中國是多個中東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國。沙特、卡塔爾、阿曼、伊拉克等國是中國重要的原油或液化天然氣供應國,油氣與礦產品占中國從該地區進口商品金額的八成以上。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對埃及進出口額同比增長11.3%、伊拉克10.3%、阿聯酋8.5%、阿曼6%,均顯著高于中國總進出口額5%的增幅。中國與部分中東國家的貿易額雖有小幅下滑,但整體仍處于高位運行態勢。
不僅如此,她說,中東地區還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目的地。阿聯酋連續多年是中國在阿拉伯地區的第一大投資目的地,2023年中國對阿聯酋的投資流量為17.8億美元,同比增長10.6%,投資存量為89.1億美元,超過8,000家中國企業在阿聯酋開拓當地和地區業務。中國對沙特的直接投資金額從2022年的-1.6億美元提高至4.3億美元。中東地區的投資者也積極在中國投資興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阿聯酋對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為22億美元,同比增長128%;沙特0.92億美元,同比增長16%。
蔡凌對記者說,目前,阿聯酋非油經濟已占GDP四分之三,沙特阿拉伯非油產業也占到了經濟的半壁江山。兩國正引領中東地區的經濟轉型,推動非油經濟、數字化和綠色經濟的發展,這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廣闊的合作空間。她認為,在中東,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產業,旅游業,新能源汽車制造業,醫療和健康以及科技行業都是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
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引領中東經濟轉型
《21世紀》:中東地區近年來的經濟轉型呈現出哪些趨勢??哪些經濟體在這個過程中表現最為突出?
蔡凌: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等主要經濟體表現較為突出。中東地區經濟轉型有如下幾個趨勢值得關注:
一是經濟多元化趨勢明顯。中東主要國家正通過一系列舉措,逐步降低對石油的依賴程度,非油經濟占GDP比重正穩步提升。目前,阿聯酋非油經濟已占GDP四分之三,沙特阿拉伯非油產業也占到了經濟的半壁江山。
二是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蓬勃發展。瑞銀集團報告顯示,中東地區數字經濟規模將從2022年的1800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7800億美元,平均年復合增長率達20%。到2030年,中東地區國家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將從2022年的4.1%上升到13.4%。綠色經濟也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預測,至2050年,中東地區風能和光伏等新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有望達到50%,主要國家也公布了體量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計劃。
三是中東經濟的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對外資的吸引力進一步加大。阿聯酋修訂的《商業公司法》允許外資擁有該國在岸公司100%所有權。沙特實施新《投資法》及《外商投資實施條例》,設置了投資注冊機制,取消了此前規定的外國投資者必須取得投資部許可證的制度。中東主要國家也通過多重舉措來吸引人才。阿聯酋修訂了“黃金居留簽證計劃”,簡化資格門檻,擴大受益人類別,吸引了全球人才加入。沙特宣布了多項有利移民政策,包括放寬對外籍人士的工作許可要求,推出“精英簽證”新計劃。
《21世紀》:阿聯酋在推進經濟多元化方面采取了哪些關鍵措施?
蔡凌:阿聯酋通過系列措施積極推動投資向重點產業匯聚。2024年,阿聯酋出臺了全新的引資戰略《國家投資戰略2031》,提出要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可再生能源、新技術和新興產業,以保持創新和高增長,計劃在2031年將外國直接投資增加一倍至1.3萬億迪拉姆(3,540億美元)。
在清潔能源方面,2023年7月,阿聯酋政府批準了《國家能源戰略2050更新》,計劃到2030年,在能源領域增加投資約合1500-2000億迪拉姆(408-545億美元),將清潔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提高到32%。
在數字經濟方面,2022年4月阿聯酋內閣批準了一項包含30多項舉措和計劃的數字經濟戰略,致力于在10年內將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率翻一番,從9.7%提升到19.4%。在工業方面,2021年,阿聯酋發布國家工業戰略“3,000億迪拉姆行動”,刺激工業部門發展,使其成為國家經濟多元化的重要支柱。該戰略計劃到2031年將工業部門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提高到3000億迪拉姆(817億美元)。這些頂層設計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指引和保障。
《21世紀》: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對該國經濟結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蔡凌:沙特“2030愿景”于2016年公布。自實施以來,沙特從傳統的石油依賴型向多元化發展轉型的路徑已初見成效。2024年,非石油活動占GDP比重約為52%,較2016年度的47%實現了顯著增長。沙特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沙特的GDP同比增長1.3%。其中,非石油產業GDP同比增長4.3%,是主要的增長驅動力。旅游業、娛樂業、運輸與物流業和工業成為其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驅動力。私營部門的不斷崛起也值得關注。2024年上半年,私營部門投資額占GDP的比重達到24.7%。同期,非政府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同比增長4.5%。
非油產業明顯提速,新能源和旅游業潛力巨大
《21世紀》:如何展望今明兩年中東主要國家的經濟前景?
蔡凌:世界銀行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5年和2026年全球經濟增速均為2.7%,中東和北非地區今明兩年的將分別增長3.4%和4.1%,遠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其中,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國家(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將成為區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今明兩年的預測增速分別為3.3%和4.6%。阿聯酋和沙特的表現亮眼,阿聯酋今明兩年的預測增速分別為4%和4.1%,沙特分別為3.4%和5.4%。
普華永道中東最新發布的《普華永道中東經濟觀察》顯示,2025年,中東地區2025年的經濟增長將達到3.6%,其中海合會國家的增速將達到3.3%。阿聯酋和沙特的預測增速分別為5.1%和2.7%。其他增速比較亮眼的國家包括埃及(4.1%)、伊拉克(4.1%)、科威特(3.3%)、巴林(3.2%)和阿曼(3.1%)。
《21世紀》:中東地區的非石油產業發展現狀如何?哪些領域最具潛力?
蔡凌:中東地區的非油產業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阿聯酋2024年前三季度非石油部門表現強勁,增長4.5%,達9870億迪拉姆,占GDP比重達74.6%,達到歷史新高。阿聯酋中央銀行數據顯示,2024年阿聯酋非石油產業GDP增長率達4.9%,2025年有望達到5%。IMF也預計,2025年阿聯酋非石油行業將增長4%至5%,高于經濟平均增速。
太陽能、風能等清潔源產業,旅游業、新能源汽車制造業、醫療和健康以及科技行業都是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
以新能源行業為例,數據分析和咨詢公司GlobalData報告預計,沙特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在2023年至2030年期間將以40.1%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約旦計劃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從當前的20%提升至50%。阿曼計劃投資1.4萬億美元用于低碳能源產業的發展。
多個中東國家也積極發展旅游業。沙特計劃投資1.5萬億美元,力爭2030年成為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埃及旅游部門力爭游客數量每年能夠繼續增加25%至30%,到2028年國際游客達到3000萬人次。卡塔爾力爭到2030年吸引600萬游客,旅游業相關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旅游業從業人員翻一番。
中國與中東主要國家經貿合作穩健
《21世紀》:目前,中國與阿聯酋、沙特等國的雙邊貿易額和投資規模如何??
蔡凌:近年來,中國與中東主要國家的經貿合作較為穩健,雙邊貿易額和直接投資金額等指標都呈現出良性發展的態勢。
中國與中東主要國家貿易互補特征明顯,中國是多個中東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國,電子、電機、電氣設備及零件是中國向該地區出口的主要產品。沙特、卡塔爾、阿曼、伊拉克等國是中國重要的原油或液化天然氣供應國,油氣與礦產品占中國從該地區進口商品金額的八成以上。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對埃及進出口額同比增長11.3%、伊拉克10.3%、阿聯酋8.5%、阿曼6%,均顯著高于中國總進出口額5%的增幅。中國與部分中東國家的貿易額雖有小幅下滑,但整體仍處于高位運行態勢。
中東地區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目的地。阿聯酋連續多年是中國在阿拉伯地區的第一大投資目的地,2023年中國對阿聯酋的投資流量為17.8億美元,同比增長10.6%。投資存量為89.1億美元,超過8,000家中國企業在阿聯酋開拓當地和地區業務。中國對沙特直接投資流量從2022年的-1.6億美元提高至4.3億美元。中東地區的投資者也積極在中國投資興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阿聯酋對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為22億美元,同比增長128%;沙特0.92億美元,同比增長16%。
《21世紀》:中國企業在中東地區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哪些行業??近年來有何趨勢性的變化?
蔡凌:中國企業在中東地區的投資正從傳統的能源、基礎設施合作,擴展到制造業、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多個領域。光伏、風能、電子商務、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等領域成為雙方的合作重點。來自中東地區的投資者也不斷加碼對中國的投資,沙特阿美和阿布扎比投資局等主權財富基金成為對華投資的主力,集中于能源、基礎設施、高端制造和清潔能源等領域。
中國企業“出海”中東的典型案例包括: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承包的全球最大單體光伏電站——阿聯酋艾爾達芙拉光伏電站項目,目前已經竣工投產。極兔速遞已于2022年啟動位于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快遞網絡運營。2023年,華為云在沙特首都設立節點正式開服,為中東市場提供云服務。
中東資本也積極布局中國市場。阿布扎比投資局通過旗下機構向蔚來汽車注入11億美元的戰略投資,沙特阿美宣布246億收購榮盛石化10%的股權,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參與投資的年產26萬噸聚碳酸酯工廠在天津投入運營。
當前,中國企業投資中東也面臨多重挑戰。巴以沖突已致巴勒斯坦和加沙地區經濟萎縮,以色列經濟發展承壓。科威特、伊拉克和卡塔爾政府財政收入嚴重依賴原油,財政狀況受到全球能源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埃及、約旦和巴林的公共債務水平較高。沙特制造業缺乏中高端制造業基礎,私營部門的投資占比偏低,對其經濟轉型帶來一定阻力。約旦自然資源、糧食和水資源短缺,制造業基礎薄弱。埃及面臨水資源匱乏、經濟發展高度依賴進口、制造業及高附加值產業出口低迷、生產率不高等問題。
中東是全球貿易關鍵樞紐,整體稅負較低
《21世紀》:中東地區對外國投資者而言吸引力何在??在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DI)方面,哪些經濟體在中東排名最靠前?
蔡凌:中東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是全球貿易關鍵樞紐。2023年,中東和北非GDP總量達4.32萬億美元,人口超5億人。沙特、阿聯酋、阿曼、科威特、卡塔爾等國經濟富裕,消費潛力巨大。近年來,中東主要國家在繼續鞏固傳統石油產業優勢的基礎上,正大力發展非油經濟,為外國投資者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中東多國也正在實施開放的經濟政策吸引外國投資者,如阿聯酋等設立眾多自貿區,允許外資100%控股,并給予稅收減免等。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顯示,近十年,中東和北非地區吸引FDI凈流入從2014年的308億美元飆升至2023年的1254億美元,增長了4倍。阿聯酋2023年吸引FDI達307億美元,居中東之首。其次為沙特(228億美元)、以色列(151億美元)、阿曼(125億美元)。
《21世紀》:怎么評價中東主要國家的營商環境?哪些國家的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最有吸引力?
蔡凌:阿聯酋、以色列、卡塔爾、沙特等國的營商環境優越。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發布的“2024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阿聯酋在67個參評經濟體中排名第7位,卡塔爾第11位,沙特第16位,其中,阿聯酋、卡塔爾在“政府效率”方面躋身在全球前十名之內,阿聯酋、卡塔爾、沙特“營商效率”依次排在第10-12名。世界銀行2020年公布的營商環境的排名中,阿聯酋的營商環境總體排在中東十國的首位,居于全球第16位,其中電力供應更是全球排名第1位。以色列全球排名第35位。巴林、沙特、阿曼、約旦、卡塔爾、科威特全球排名介于43至83位之間。
中東地區的整體稅負較低。關稅方面,阿曼、科威特、卡塔爾、阿聯酋、巴林一般稅率為5%,以色列2021年最惠國加權平均稅率僅2.9%;企業所得稅方面,巴林不征收企業所得稅,阿聯酋稅率為9%,低于其他海合會國家;科威特和卡塔爾目前尚未引入增值稅,部分海合會國家增值稅稅率也處于較低水平。巴林、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阿曼等國宣布針對大型跨國企業在2025年實施全球最低稅率的新政。
《21世紀》:對有意赴中東投資的中國企業有哪些建議,以更好地應對當地的營商環境和政策變化?
蔡凌:企業“出海”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企業在融入全球市場過程中將面臨地緣政治風險、市場競爭激烈、法律合規風險、文化差異、人員和財產安全等諸多挑戰。中國企業“出海”需要結合目標市場的產業政策、資源稟賦與競爭格局,厘清全球化戰略愿景和目標。在落地執行層面,企業要全盤考慮在目標國投資和投后管理中涉及的財稅、合規、人力資源、數字化和網絡安全等運營層面的問題。建議有“出海”需求的企業尋求具有國際網絡的專業服務機構幫助。
中東地區是中國企業“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中國也是中東企業的重要投資市場。從前述貿易和投資數據也可以看到,中國與中東各主要國家的經貿關系呈現良性發展的態勢。中國和中東主要國家的貿易和投資政策都趨于開放和包容,這將利好雙邊的經貿投資。近期國際貿易局勢的變化可能會對中國和中東的經貿關系增加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整體向好。我們也能感受到企業對雙邊經貿關系的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