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副院長翟崑:以“全球南方”的互利共贏對沖“美式貿易保護主義”

2025年04月18日 15:25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鄭青亭
在新的動蕩變革期,?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具有兩方面重要意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鄭青亭 北京報道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習近平主席本次出訪對推動中國同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以及中國—東盟關系整體發展,維護亞太地區秩序和國際秩序有著重大意義?!?月17日,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副會長翟崑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指出,此次訪問不僅將為應對全球變局提供“中國策”,為亞太地區穩定注入“強心劑”,還將為中國—東盟合作增添“新動能”。

4月14日至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今年中國元首出訪的開篇之作,也是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召開后面向周邊的首訪。翟崑表示,本次出訪既反映了中國推動周邊外交主動權和執行力,也凸顯東南亞作為中國周邊外交優先方向的重要性。

翟崑進一步分析道,在新的動蕩變革期,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具有兩方面重要意義:從現實層面看,這是破解大國崛起過程中陸海雙重地緣壓力的有效路徑;從價值層面看,周邊命運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支撐,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占全球人口約85%的“全球南方”國家探索出了一條互利共贏、命運與共的發展新路。

展望未來,翟崑認為,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即將簽署,將在數字與綠色經濟規則、標準互認、供應鏈合作等方面實現突破,為區域市場注入新活力。結合“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和 RCEP 制度紅利,中國將繼續以開放促共贏,與東盟一道,共同應對全球保護主義挑戰,書寫“全球南方”互利共贏的新篇章。

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副會長翟崑

應對全球變局的“中國策”:以開放破封鎖

《21世紀》:當前,中國國家領導人正在對三個東盟國家進行國事訪問,此次訪問是習主席今年首次出訪。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此次東南亞之行有何特殊意義?中方在訪問期間釋放了哪些重要信號?

翟崑: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習近平主席本次出訪對推動中國同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以及中國—東盟關系整體發展,維護亞太地區秩序和國際秩序有著重大意義。

一是為應對全球變局提供“中國策”。結合近期國際局勢來看,“特朗普2.0”關稅戰嚴重沖擊全球經濟,其所謂“對等關稅”不再以單個國家為目標,而是無差別適用于美國所有的貿易伙伴,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分別被加征45%、24%和49%的關稅。盡管特朗普政府推出為期90天的關稅“暫緩期”,但負面前景與預期勢必嚴重影響三國產供鏈穩定與經貿發展。中方主張以“全球南方”的互利共贏對沖“美式貿易保護主義”,充分展現中國“以開放破封鎖”的戰略智慧。

二是為亞太地區穩定注入“強心劑”。“特朗普2.0”關稅戰將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深遠影響,包括但不限于制造成本大幅上升、企業信心下降乃至供應鏈中斷。據亞洲經濟研究所估算,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的全面落實,將在2027年使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下降0.6%。而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研究簡報則認為,特朗普政府關稅將“撼動亞洲制造業”。在此背景下,本次出訪將切實促進中國與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在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產業投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的務實合作,增強亞太地區產供鏈韌性。通過更加緊密的戰略對接與制度化安排,中國—東盟有望實現更高水平的區域產供鏈合作,進而為亞太地區提供更加穩定的制度預期。

三是為中國—東盟合作增添“新動能”。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均為東盟重要成員國,本次出訪,將有效進一步推動中國—東盟的協同發展。包括中越鐵路互聯互通和智慧口岸建設、中馬“兩國雙園”、中柬“工業發展走廊”和“魚米走廊”建設等諸多項目在內,中國—東盟三國的產供鏈合作已開出累累碩果。訪問期間,中國—東盟三國在貿易領域和投資領域簽署了大量協議,對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有著積極意義。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將馬來西亞選為出訪地,既是因為中馬兩國是隔海相望的好鄰居、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攜手發展的好伙伴,也是因為馬來西亞當前是東盟輪值主席國,其統籌協調作用有助于中國—東盟攜手應對“美式貿易保護主義”的沖擊。?

《21世紀》: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也是萬隆會議召開70周年。在這些特殊節點下,中國深化同東盟國家的合作,是否有助于維護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翟崑: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聯合國成立80周年,和萬隆會議召開70周年,這些鐫刻著人類進步的歷史坐標,成為跨越時空的精神燈塔。另一方面,“特朗普2.0”以來,“美式貿易保護主義”沉渣泛起,所謂“美國優先”,實質上是對《聯合國憲章》和萬隆精神的沖擊與挑戰,致使多邊主義遭受二戰以來最嚴峻的合法性危機。

新時代以來,中國始終在扎扎實實推動與東盟各國在各個領域的務實合作,這種合作高度符合《聯合國憲章》《東盟憲章》《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東亞峰會互利關系原則宣言(巴厘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法原則中體現的原則、共同價值觀和規范,目的就是讓區域經濟更緊密、政治更加互信、安全合作更扎實,人文交流更頻繁,推動構建一種以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從而為維護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作出貢獻。

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意義重大,越馬柬具有特殊地位

《21世紀》:中央周邊工作會議4月8日至9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周邊是實現發展繁榮的重要基礎、維護國家安全的重點、運籌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當前,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有何重要意義?

翟崑:中國有14個陸地鄰國,并在海上與8個國家相鄰或相望,周邊地區局勢直接影響中國的安全與穩定。如果周邊動蕩,我國邊境安全、能源通道、貿易路線都可能受威脅。本次出訪,是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后我國國家領導人面向周邊的首訪,這既反映了中國推動周邊外交主動權和執行力,也凸顯東南亞作為中國周邊外交優先方向的重要性。

在新的動蕩變革期,?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具有兩方面重要意義:從現實層面看,這是破解大國崛起過程中陸海雙重地緣壓力的有效路徑;從價值層面看,周邊命運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支撐,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占全球人口約85%的“全球南方”國家探索出了一條互利共贏、命運與共的發展新路。

《21世紀》: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在我國周邊國家中有何特殊之處?

翟崑:在中國的周邊國家中,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都具有特殊的戰略地位。

越南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友好鄰邦,兩國有著“同志加兄弟”的傳統友誼。在兩國領導人戰略引領下,中越關系保持高水平發展,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切實利益。

馬來西亞與中國隔海相望,是亞太重要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中馬兩國有著綿延千年的傳統友誼,始終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樹立了國與國關系的典范。

柬埔寨是中國的傳統友好近鄰和鐵桿朋友,近十年來,柬埔寨的年均經濟增長率一直保持在6%左右,主要產業如制造業、旅游業和建筑業在疫情后快速發展。盡管中柬關系的內涵和性質不斷發生變化,但中柬命運共同體建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事實上,中國不僅是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其重要的投資來源國和關鍵基礎設施共建者。

美國濫施關稅對東盟國家造成明顯沖擊

《21世紀》:近日,特朗普政府所謂的“對等關稅”的濫施關稅行徑對全球貿易造成了嚴重干擾。你如何評估東盟國家受到的沖擊?哪些東盟國家或產業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美國對東盟大力加征關稅是出于怎樣的戰略目的?

翟崑: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了極大擾動,引發供應鏈重構、貿易逆差調整和產業鏈轉移等連鎖反應,尤其是對東盟國家造成了明顯沖擊。東盟國家普遍以制造業和輕工業為主、出口導向型經濟占比較高,具有勞動力成本低、產業結構尚未成熟等特點,使其在對美貿易中往往保持較大順差,故成為美國實施關稅對等政策的重點目標,其中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國紛紛被迫承受高額關稅,而新加坡、馬來西亞則壓力較輕,這種差異化施壓體現出美國選擇性打擊的戰略意圖,意圖造成東盟國家在對美貿易談判問題上出現內部分化。

中國和東盟連續5年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

《21世紀》:2024年,中國—東盟貿易額突破9800億美元,連續5年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RCEP對于拉動中國—東盟貿易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翟崑:2024年,中國—東盟貿易額突破9800億美元,連續5年互為最大貿易伙伴,這一成就與RCEP釋放的制度性紅利密不可分。RCEP采用漸進式關稅減免,在完全落實后,其覆蓋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實現零關稅。

根據2024年11月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RCEP生效實施區域評估研究報告》,RCEP生效實施后,對中國—東盟貿易產生積極影響。對中國而言,RCEP對中國穩外貿優結構、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作用明顯,政府出臺多項政策支持企業利用RCEP,引導企業積極布局東南亞市場。對東盟國家而言,RCEP有利于東盟推動地區一體化,進入包括中國在內的區域市場,提高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的地位。

但是,不同國家對RCEP的利用效果存在差異。其中,柬埔寨借助RCEP更好融入區域價值鏈,積極利用原產地規則和低成本優勢吸引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投資,效果較好。

《21世紀》:廣東省是否可以進一步利用RCEP擴大貿易投資?

翟崑:作為中國經濟、外貿第一大省,廣東在利用RCEP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廣東與RCEP區域貿易規模居全國首位,在2024年約占全國的18.6%,其中與東盟貿易規模占比達到20.6%。RCEP已經成為廣東外貿增長和經貿合作的重點區域,廣東也已成為RCEP區域重要的貿易樞紐。

在“特朗普2.0”關稅戰背景下,廣東在進一步利用RCEP方面同樣面臨一定挑戰。未來,廣東可以以深化區域產業鏈協同為基礎,優先強化對RCEP規則與條款的主動適配能力,與東盟國家通過技術合作與產能互補對沖地緣政治風險,并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優勢,聯合港澳搭建面向RCEP的跨境貿易綜合服務平臺,提升廣東在高端制造領域的不可替代性,最終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制度型開放的升級動力。

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具有三重突破性意義

《21世紀》:當前,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已經實質性結束,有望在2025年簽署協議。你對這個協議有何期待?這個協議的最大突破在何處?

翟崑:作為中國首個對外商談的自貿區及東盟首個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自2002年啟動建設以來歷經1.0版(2010年建成)、2.0版(2015年升級),已推動中國連續15年穩居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連續4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此次3.0版談判自2022年11月正式啟動,歷經近兩年9輪談判、百余場會議,最終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具有三方面突破性意義:其一,開創數字與綠色經濟規則新范式,雙方首次在經貿協定中設立涵蓋數字基礎設施“硬聯通”、電子支付系統“軟聯通”、個人信息保護與網絡安全規則的高水平數字經濟章節,并將綠色經濟合作細化為綠色貿易、綠色投資、可持續能源等8個優先領域,形成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的區域實踐標桿;其二,重構標準規制互認體系,突破性地允許企業參與對方標準制定、承認合格評定結果并優先推進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標準對接,同時新增競爭政策與消費者保護獨立章節,納入在線消費、旅游消費等新規則,為區域市場公平競爭提供制度保障;其三,升級供應鏈與貿易便利化機制,首次承諾協同應對供應鏈中斷風險、共建關鍵產品自由流通網絡,并通過智慧海關合作、檢驗檢疫信息共享等條款實現通關效率超越RCEP水平。

目前,雙方已制定簽署前工作計劃,加快完成法律審核與國內程序,力爭2025年簽署協議。一旦取得成功,雙方在RCEP框架下的合作成果將能夠與中國—東盟自貿區既有機制深度融合,構建起涵蓋20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規則互認體系,為區域產供鏈合作提供更為穩定的制度保障。

中國式現代化將推動區域產業鏈重構與升級

?《21世紀》: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國式現代化能夠給東盟帶來怎樣的發展紅利?中國把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在5%左右,中國經濟企穩向好對東盟經濟有何重要性?

翟崑:中國式現代化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推動消費升級、技術創新與產業轉型,中國經濟企穩向好,能為東盟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與發展機遇。

其一,有利于穩定區域供應鏈與擴大市場需求。目前,東盟對華出口占比超20%,中國內需擴大直接提振東盟出口收入。比如,馬來西亞鮮食榴梿一天之內就可以從果園運送到中國超市,深受中國老百姓喜愛。

其二,直接投資驅動就業與產業升級:中國—東盟累計投資超3800億美元,覆蓋制造業、關鍵基礎設施及新能源等領域,創造大量就業并推動技術轉移。單在馬中關丹產業園這一個項目上,中國就累計完成投資超過110億元人民幣,入園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將創造許多長期就業崗位。此外,中國在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的投資,也有利于東盟國家的產業升級。

其三,有利于東盟國家信心提振與風險緩沖。中國經濟企穩向好,能夠間接增強國際投資者對東盟市場的信心。2021年至2023年,東盟吸引外資之所以連續三年實現增長,就部分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壓艙石”作用。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激增背景下,如果中國能在2025年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將能進一步提高投資者對亞太市場的信心,從而使東盟獲益。

中馬數字經濟合作前景廣闊,但仍需克服多項挑戰

《21世紀》:隨著人工智能、5G等新興科技領域在中國迅猛發展,有分析認為,中國科技企業高質量“出海”時代正加速到來,特別是在東盟地區。怎么看中馬數字經濟合作的前景?

翟崑:在訪問馬來西亞期間,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中馬雙方交換30多份雙邊合作文本,中馬數字經濟合作是雙方重點推動的領域之一,具備堅實基礎和廣闊前景。近年來,中國在人工智能、5G、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科技領域取得顯著突破,推動了數字經濟高速發展,這使得中國科技企業在“出?!边M程中技術優勢和產業鏈整合能力不斷增強;而馬來西亞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據中心布局以及數字經濟轉型方面同樣表現出色,擁有充足的電力供應和良好的產業生態。兩國在技術經驗、政策紅利和市場需求上形成了明顯的優勢互補。

目前,雙方已通過諒解備忘錄等形式在5G應用、跨境數據流動、數字貨幣結算等領域開啟深入合作,這不僅有利于提升雙方在全球數字化競爭中的地位,也為東盟地區市場帶來更多跨境電子商務與數字服務貿易的增長點。同時,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RCEP以及自貿區政策的推動下,中馬雙方能夠共享技術、標準和安全經驗,促進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的融合升級,推動區域數字化轉型和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從而實現合作共贏和高質量發展。

當然,中馬兩國在數字經濟政策、監管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一定差異,仍需克服多項挑戰,因此,中馬雙方可在加強溝通與合作、制定聯合標準、完善跨境監管體系和推動人才培訓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爭取在全球數字經濟競爭的環境下實現互利共贏和高質量發展。

共建“一帶一路”為中國—東盟雙向投資提供機遇

《21世紀》:東盟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地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給中國—東盟雙向投資帶來了怎樣的機遇?在互聯互通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展望未來,這一倡議如何與東盟發展規劃進一步協同發力?

翟崑:首先,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中國—東盟雙向投資提供了戰略支撐和市場拓展機遇,促進投資政策協調、降低貿易壁壘和優化營商環境,使得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均有更多機會參與跨境合作,共同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鏈和價值鏈。

其次,在互聯互通方面,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了顯著成果,如中老鐵路、雅萬高鐵以及馬中“兩國雙園”等標志性項目,不僅改善了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顯著提升了交通、通信、物流等關鍵環節的效率,還帶動了區域內的經濟增長和就業崗位增加,有效推動了區域一體化進程。除了“大基建”,“小而美”民生項目合作已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外民心相通發揮了重要作用。

再次,未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有望與RCEP、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以及東盟發展規劃進一步協同發力,推動“一帶一路”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發展戰略的對接,形成更加緊密的政策協同機制,不僅在“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上不斷突破,而且在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深化合作,釋放更多發展紅利,實現雙方更深層次、全方位的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

最后,正如本次出訪所充分證明的,在中國—東盟領導人戰略引領下,中國—東盟有望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形成穩定開放的區域產供鏈網絡和經濟合作機制,為應對區域地緣政治經濟風險提供有力保障,進而為全球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

關注我們

无码av免费毛片观看一区二区,欧美亚洲国产人成aaa,国产精品无码不卡无码不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 | 亚洲成a人v影院一区 |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开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中文 | 五月天色婷婷中文在线 | 最新国产秒拍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