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呈現向好態勢,社會信心持續提振,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同時,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穩固,外部沖擊影響加大。要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預案,扎實做好經濟工作。
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5.4%,好于市場預期,延續了去年以來穩中向好、穩中回升的態勢,主要與搶出口繼續推進、“兩新”等政策加力擴圍有關。特別是凈出口對一季度GDP增長貢獻率為38.9%,達到2009年有季度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
隨著4月以來美國不斷升級其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全球經濟正面臨失速風險。新華社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22日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8%,較今年1月預測值低0.5個百分點。外需趨緩或將導致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回落,這就需要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特別是要發揮內需主動力和穩定錨的作用。
其中消費的作用無疑更為關鍵。一季度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為51.9%,高于去年全年的44.5%,而資本形成貢獻率僅為9.3%。在出口拖累制造業投資、房地產市場仍待實現止跌回穩,以及基建投資面臨項目飽和、投資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固定資產投資發揮作用的空間相對有限,因此本次會議明確要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具體來看,中央將從五個方面來開展工作。首先,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提振消費需改善收入,而中低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更高。此前政府工作報告已明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后續需持續關注其他政策跟進情況。
其次,大力發展服務消費。服務業屬于人力密集型行業,且收入分配更偏向于居民端,發展服務消費有助于改善就業和消費分配,因此也是較受重視的新增長點。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消費還有巨大提升空間和增長潛力,因此中央政治局會議還要求加大服務業開放試點政策力度,與促進服務消費的導向互相呼應。
第三,盡快清理消費領域限制性措施。此前發布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及時清理對消費的不合理限制,不得搞“一刀切”和層層加碼。推動汽車等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預計部分地方的汽車限購政策將進一步松動。
第四,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對養老服務的剛性需求不斷增加,而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服務消費市場也有巨大潛力。通過設立再貸款,可以引導金融機構向服務消費和養老領域提供資金支持,進而促進服務消費市場繁榮,切實發揮消費的拉動作用。
最后,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擴圍提質實施“兩新”政策。財政部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曾表示,為應對內外部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中央財政還預留了充足的儲備工具和政策空間。此次會議強調要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但不排除年中會有政策調整,這也預示著“兩新”仍有加力、擴圍、提質的空間。
總而言之,此次會議對于外部沖擊已有充分預期,要求扎實做好經濟工作,要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臺早見效,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全力鞏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面。可以預期,消費既是既有政策也是增量儲備政策關注的重點。可以說,以提振消費為重點全方位擴大內需,不僅僅是為了應對外部沖擊,也是切實轉變發展模式,真正把消費作為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