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張曉慧 深圳報道
從空中俯瞰,深圳光明農場不遠處,停落著一座“大飛船”——即將在5月1日開館的深圳科學技術館,農耕文明與現代科學技術在此處達成奇妙的和諧。
(深圳科學技術館;攝/張曉慧)
據了解,深圳科學技術館以“數字文明·創新·未來”為展示主題,設有“你好,世界”“美好生活”“智慧產業”“宇宙探源”四大常設展廳,意在通過數字化場景展示與體驗,連接人們的生活、產業和前沿科技成果。
深圳科學技術館館長鄭永春介紹,數字文明代表時代趨勢,而通信科技則是實現數字文明的基礎設施和核心動力,因此深圳科學技術館選擇以“通信科技”作為展覽主線。
鏈接深圳科技資源
“這里將展示深圳有代表性的高科技企業的最新產品,比如你在這里可以見到深圳最先進的人形機器人。”鄭永春介紹,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的第一個主題展覽設為機器人,深圳機器人領域的代表企業將在這里展示最新研發的產品。
在深圳科學技術館一樓的科技影視體驗區,設置有3D、4D、LED、飛行、巨幕等多元影院,將科技融入電影之中,展示數字技術對影像的革新。
(深圳科學技術館內部;攝/張曉慧)
2層到5層的四個常設展廳,則遞進展示了通信科技對人們生活方式、產業變革及認識邊界的影響。比如,實地構建人工智能大模型和人形機器人在交通、社區中應用的場景,展示信息技術幫助企業開發新材料、設計新藥物的情形,以及展現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如何幫助人們探索極微觀、極宏觀的世界等。
除了與深圳的高科技企業合作展出以外,深圳科學技術館也鏈接到深圳高校的科技資源。
4月30日,深圳科學技術館與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等在深高校及科研院所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鄭永春表示,深圳科學技術館將由多元主體共創,為高校、科研院所等相關的科研機構提供展示的舞臺。
深圳科技文旅新地標
深圳科學技術館位于光明科學公園附近,比鄰深圳國際美術館,其外體由十萬塊深灰色金屬面板拼接而成,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將之設想為“一艘未來主義的船只”。
該場館總建筑面積達12.83萬平方米,其中常設展廳面積為3.5萬平方米,場館設計以自然形態為靈感,借助深灰色金屬外衣勾勒出“大飛船”造型。
深圳科學技術館無疑也為深圳增添了新的旅游地標。4月15日,深圳全市加快旅游發展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打造世界級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目的地城市,挖掘深圳在區位、產業科技、經濟特區等諸多方面資源,打造具有深圳特色和優勢的旅游產品。
南方財經全媒體了解到,深圳科學技術館設置了70多個打卡點,引導游覽者探索。除此以外,深圳科學技術館還有一些互動裝置,可以讓游覽者參與其中,比如,“智慧產業”展廳的“復制一個你”裝置,可以通過復制一個觀眾的頭像并與之進行對話的形式,讓觀眾了解數字孿生的基礎知識。
在深圳科學技術館,游覽者“上”能體驗探路者祝融號在火星上的工作環境,了解祝融號在火星表面的感知、移動和探測三大任務;“下”能通過直播系統與“奮斗者”號、“滄海”號的海底潛航員“對話”;同時也能看到超級大腦、航空發動機、乒乓球機器人等最先進的科技成果,“零距離”接觸未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