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孫燕 上海報道
“我們的車和其他車的區別在于,既有聰明的大腦又有強健的體魄,兩者兼有。”上海車展期間,嵐圖汽車CEO盧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采訪時這樣說道。
本屆車展,嵐圖最大的看點是亮相了運動型SUV嵐圖 FREE+。相較于2021年上市的嵐圖首款車 FREE,嵐圖FREE+與華為牽手,是首搭華為乾崑智駕HUAWEI ADS 4和鴻蒙座艙HarmonySpace 5的車型。
從“新能源駕控標桿”的運動型SUV,嵐圖FREE+ 進化為“智慧全能戰士”,“志在沖擊中大型新能源SUV市場TOP3,打造嵐圖品牌繼夢想家之后的又一爆款?!北R放說。
今年1-3月,嵐圖汽車累計銷量達26034輛,同比增長59%。其中3月,嵐圖汽車銷量達10012輛,同比增長64%。
具體到車型來看,嵐圖旗下MPV車型嵐圖夢想家的銷量占比較高,其他車型貢獻率較低。如何再造一個爆款,是嵐圖必須回答的問題。
發布會結束后,就輔助駕駛、用戶服務等話題,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采訪了盧放和嵐圖汽車CBO、銷售公司總經理邵明峰。
“我們一直講安全是最大的用戶力。”盧放介紹道,嵐圖內部一直在討論嵐圖未來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保障用戶安全出行的能力。“這是我們團隊的共識?!?/p>
圍繞用戶,嵐圖從今年開始打造服務百萬用戶的服務體系。據邵明峰介紹,嵐圖一方面會持續提供超越用戶期待的產品,另一方面會加速建設渠道網絡、持續推進“千站萬樁”計劃。“到2026年二季度末,我們會投入接近30億用于‘千站萬樁’計劃、20億用于渠道建設?!?/p>
以下為采訪實錄(經摘編):
沖擊細分市場Top3
Q:嵐圖FREE+對標的車型是什么?
盧放:嵐圖FREE在2021年6月30號第一次上線,是我們向新能源轉型的第一款車,這承載了我們對智能化、新能源的理解和探索。這款車率先做增程加純電,也用了當時最先進的車機,但當時我們對智能化、新能源、用戶的理解還需要更進一步。
先不說FREE+要“打”誰,我們首先要做好自己,把產品、服務做好。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激烈,但還是要把中國市場先做起來,如果還沒做好就“窩里斗”,這不太健康。
Q:嵐圖FREE+有哪些升級?
邵明峰:我們針對造型、空間、智能底盤、駕控等七個維度,配置升級了一千多項,總共花了五個多億。比如用戶需要更大體量的SUV,我們調整了造型、輪轂、后尾部姿態等。再比如用戶需要駕駛輔助,我們搭載了華為乾崑智駕HUAWEI ADS 4和鴻蒙座艙HarmonySpace 5。我們希望能重新塑造20萬級SUV的標準。
Q:嵐圖夢想家為什么要推出四座版MPV?
邵明峰:嵐圖打破了高端MPV長期被外資壟斷的局面,目前我們在35萬級以上實現了每三臺MPV就有一臺嵐圖夢想家的成績。
這次我們推出了嵐圖夢想家四座版,針對更高凈值的用戶打造了個性化的需求。比如高凈值人群對車的私密性要求更高,我們在第二排打造了私密會客廳,為座椅設置了舒躺、觀影、娛樂三種模式,以滿足用戶會客、休息、娛樂全場景需求。
Q:20級SUV市場競爭很激烈,嵐圖在這個市場有什么目標?
邵明峰:正如發布會所述,我們的目標是細分市場Top3。我們也立了flag,奔著月銷兩萬去。這個市場競爭很激烈,但這個市場也很大。
聰明的大腦、強健的體魄缺一不可
Q:嵐圖發布了服務品牌“嵐圖服務VOYAH SERVICE”,是否意味著車市的競爭在價格戰、智駕戰之外,還有服務戰的可能?
盧放:從成立之初,我們就一直強調嵐圖是用戶型科技企業。今天我們總結了過去五年和用戶之間的強大聯系,把服務品牌具象化,提煉成了“一心一意”四個字。
從2021年8月份開始交付,到現在接近四年,我們已經收獲了20萬用戶。這20萬用戶是嵐圖發展的底氣,至于別人怎么競爭我們不管,嵐圖還是要一心一意地對待用戶。
Q:未來會有哪些服務舉措?投入力度有多大?
盧放:我們從今年開始打造服務百萬用戶的服務體系。不僅是修車、維修保養的服務,還有很多衍生服務,包括充電服務、補能體驗等。我們也在縮小服務半徑、縮短觸達用戶的時間,構建一個觸達用戶、服務用戶的體系。
邵明峰:首先,我們會持續提供超越用戶期待的產品,今天我們發布了兩款產品,下半年我們還會再發布三款產品。其次在渠道方面,我們的目標是2025年底渠道網絡增至600家、2026年達1000家。最后,我們也在持續推進“千站萬樁”計劃。到2026年二季度末,我們會投入接近30億用于“千站萬樁”計劃、20億用于渠道建設。
Q:如何看待工信部收緊智駕監管?
盧放:我們舉雙手贊同。如果組合輔助駕駛使用不規范,誤導了用戶,會發生大量的交通事故。我們在4月16日發布了L3級智架,是指整車的智能架構,以保證未來L3到來時我們有足夠強的能力應對各種情況。
我們在講L2級、組合駕駛輔助時,不要只關注傳感、計算的能力,而要關注整體的能力;既要關注感知、決策,還要關注執行。即需要有聰明的大腦、強健的體魄。在這方面,不管我們是和華為強強聯手,還是自研,都要不斷提高能力,抬高汽車的安全底線。
Q:如何看待中國車企的出海前景?
盧放:去年我們在出海方面確實遇到了一些狀況。我覺得歐盟設置關稅壁壘,一方面是對本土產品的保護,另一方面也是對產品不自信的表現。我們把國外的汽車產業引入中國,事實上造就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繁榮。
2021年嵐圖正式參與上海車展,那個時候還是外資品牌多一些。今年看車展,基本上都是中國的品牌了。很多品牌不再參展,是市場淘汰、用戶選擇的結果。相信未來中國汽車產業也一定能夠“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