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翁榕濤 實習生 賴桂筠 廣州報道
周內(6月23日至6月27日),國內大宗商品期貨漲跌不一,黑色系板塊和基本金屬板塊領漲,受到中東地區以色列和伊朗停戰協議影響,燃油、原油和集運歐線領跌。
就國內期貨市場具體來看,能源化工板塊,燃油周下跌10.73%、原油下跌12.02%、碳酸鋰上漲7.47%;黑色系板塊,焦炭周上漲2.67%、焦煤上漲6.60%、鐵礦石上漲1.92%;基本金屬板塊,滬銀周上漲1.48%、滬銅上漲2.79%、滬鋁上漲1.03%;農產品板塊,生豬周上漲0.79%、豆粕下跌3.95%、棕櫚油下跌1.87%;航運板塊,集運歐線周下跌4.50%。
交易行情熱點
熱點一:供需博弈加劇,油價短期承壓
周內原油價格回調,布倫特原油本周漲幅-12.46%,收66.34美元/桶;美原油漲幅-12.12%,收65.07美元/桶。
在供給側,國際能源署(IEA)在其最新的月度報告中重申,在沒有重大供應中斷的情況下,2025 年的石油市場將供應充足。OPEC + 聯盟仍計劃在 7 月 6 日的會議上討論 8 月份的產量水平,市場普遍預計其將繼續逐步增加供應。同時,以美國、加拿大和巴西為首的非 OPEC + 國家的產量增長依然強勁。
在需求側,據IEA,受全球宏觀經濟前景不確定性仍存及新能源替代影響,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繼續放緩,預計25/26年石油需求增長放緩至72/74萬桶/天(上月預測為74/76萬桶/天)。
華福證券分析師莊汀洲、張雄提到,5月中國石油需求小幅回暖,伴隨檢修季接近尾聲,主營煉廠開工率明顯提升,同時汽柴油社會庫存持續下降,油頭乙烯開工率亦顯著反彈。美國方面,伴隨煉廠檢修季接近尾聲,5月以來美國煉廠開工率逐步提升,預計伴隨北半球即將進入傳統旺季,出行需求及NGL出口有望帶動美國石油總需求提升。
南華期貨分析師楊歆悅對媒體分析稱,在需求端,隨著消費旺季來臨,原油需求或迎來提振。庫存端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持續去化,歐洲原油庫存亦處于去庫狀態,雖亞洲庫存有所回升,但綜合來看,上周全球原油庫存整體呈現下降態勢。
有分析機構指出,短期地緣沖突支撐油價,但中長期需求預期下調及OPEC+增產可能令市場承壓。
楊歆悅認為,隨著消費旺季到來,原油基本面對價格形成一定支撐。此前市場擔憂的OPEC+增產壓力,在地緣沖突升溫背景下被部分淡化,地緣風險溢價逐步回吐。接下來需重點關注伊朗局勢是否反復,短期原油市場正重新回歸由自身基本面主導的邏輯運行。
華泰證券分析師認為,中東地緣局勢及OPEC+實際增產進度,在全球需求前景偏淡的背景下為短期重要邊際影響因素;長期而言,油價中樞存底部支撐,具備增產降本能力及天然氣業務增量的高分紅能源龍頭企業或將顯現配置機遇。
國投期貨分析師認為,三季度旺季全球石油累庫幅度面臨收窄,但OPEC+增產壓力之下寬松形勢難有根本改觀,伊以沖突降溫后原油重回宏觀與供需面主導,短期震蕩偏弱運行,需關注與美伊核相關中東局勢的反復風險。
熱點二:銅價上漲,短期震蕩增強
滬銅主力合約周線偏強運行,周線漲幅為2.47%,振幅2.42%。截止至本周主力合約收盤報價79920元/噸。
在供給方面,瑞達期貨分析師提到,由于銅礦港口庫存目前暫充足,加之銅出口窗口的打開令冶煉廠生產意愿仍高,產量穩定小增,供給量充足但由于出口意向增加,內供有所收緊。
廣發期貨分析師指出,矛盾主要集中在礦冶平衡,精銅供應穩健銅礦方面,銅礦現貨TC低位,截至6月27日,現貨TC報-43.56 美元/干噸,據SMM,Antofagasta與中國冶煉廠2025年中談判結果TC/RC敲定為0.0美元/干噸及0.0美分/磅,銅精礦現貨偏緊;全球主要銅礦企業Q1季度產量增速不及預期,銅礦產量釋放有限,礦冶平衡矛盾短期難以解決,對銅價形成支撐。精銅方面,5月SMM中國電解銅產量環比增加1.26萬噸,升幅為1.12%,同比上升12.86%。1-5月累計產量同比增加54.48萬噸,增幅為11.09%;SMM根據各家排產情況,預計6月國內電解銅產量環比下降0.72萬噸,降幅為0.63%。
在需求端,瑞達期貨分析師認為,受淡季影響,下游銅材加工消費皆有所走弱,需求的季節性疲弱令現貨市場成交活躍度較低。
在消息層面上,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布的《2025年關鍵礦產展望》報告指出,在當前各國既定政策推動下,到2035年,全球銅需求將翻一番,而供給卻可能出現高達30%的缺口。
受美國232條款銅進口調查影響,交易商將創紀錄的銅運往美國,以規避潛在進口關稅,這導致非美地區出現短缺。數據顯示,今年以來LME(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可交割庫存規模已大幅暴跌約80%。
在庫存端,目前全球正在顯性去庫。LME庫存下降400噸至93075噸;Comex銅庫存增加1593噸至188597噸;SHFE銅倉單增加2226噸至23696噸;BC銅下降302噸至1601噸。
針對銅價后續走勢,高盛表示,將2025年下半年LME銅價預測上調至平均9890美元/噸,并預計銅價有望在8月達到10050美元/噸的峰值。高盛認為,關稅實施時間是關鍵變量。高盛維持基準情形(80%概率),即9月前將對美國銅進口實施25%關稅。
中航期貨范玲表示,當前形勢下,美指繼續下行,有色走勢普遍偏強,短期非美地區低庫存繼續形成支撐,短期內或繼續震蕩偏強,后續仍需關注下游消費表現。
廣發期貨分析師認為,前期“強現實”將延續:一是供應端原料偏緊格局仍存,二是關稅階段性緩和后搶出口需求延續,三是國內庫存偏低。
光大期貨分析師認為,隨著LME庫存降至10萬噸以下,市場對LME可能發生極端行情有所忌憚;另外,國內精銅和廢銅進口雙降下,出口窗口打開,累庫預期繼續降低,升水再度走高在所難免,也未能有效體現淡季需求偏弱效應。結合弱勢美元格局,雖然投資者因宏觀和地緣因素多變擔憂需求不確定性,但銅強現實正日益強化。
行業政策要聞
要聞一:國家統計局公布1-5月工業企業利潤
6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9.1%,前五個月同比下降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再次為負值。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表示,前五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比前四個月增加6034.1億元,但是受有效需求不足、工業品價格下降及短期因素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同比為下降。
具體行業來看,裝備制造業和 “兩新”行業利潤擴張,消費制造業表現低迷。設備類、“三航”產業、有色系、公用事業類、必選消費類行業利潤增速相對較快,而上游采掘、紡服產業鏈、耐用消費品(汽車和家具家居)、輕工制造等行業利潤增速相對較低。
從利潤結構看,利潤占比仍然集中在中游制造。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王丹表示,在投資偏弱的背景下,上游成本端(鐵礦石、煤炭、原油等)價格下跌,中游裝備需求增長,基建投資小幅改善等可能對原材料行業利潤的邊際改善提供了支撐。
在庫存端,主動去庫仍在持續。1-5月工業產成品存貨增速為3.5%,連續第二個月去庫。國泰海通梁中華宏觀研究團隊分析認為,在外部不確定性加強、國內需求轉弱的背景下,下階段企業利潤能否修復,取決于促內需政策能否接續,在外部擾動的背景下,大規模刺激內需、帶升企業需求,疊加6月國際大宗價格回升,或使得企業利潤有一定改善。
展望未來,中國銀河宏觀分析師認為下一步主要觀察三個方面:一是擴大內需是否有更多政策以及兩新政策;二是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規模和投入方向;三是海外需求和地緣局勢。
王丹認為,在大宗商品可能有價格修復、前期資金和項目下達加快可能帶來后續基建開工加快、供給側“反內卷”政策進一步落地、價格基數逐步走低的背景下,物價和名義增長可能會好于二季度。
梁中華團隊認為,下階段外部擾動持續,油價上漲帶來輸入性通脹,但價格能否傳導至中下游,整體企業利潤能否修復,取決于促內需政策能否接續見效。預計下一階段積極政策將持續發力,帶動國內需求持續改善,為企業利潤修復提供有效支撐。
要聞二:美聯儲觀望,降息預期降溫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6月24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匯報半年度貨幣政策工作。鮑威爾表示,目前,美聯儲有條件在“觀望”進一步經濟走勢預測后,再考慮對政策立場進行調整。
多位美聯儲官員近期紛紛表態,為降息預期降溫。里士滿聯儲主席巴爾金表示,鑒于諸多不確定性,美聯儲應在調整利率前等待更清晰的信號,過快采取任何行動都幾乎沒有益處。舊金山聯儲主席戴利指出,關稅效應趨弱可能為秋季降息提供依據。波士頓聯儲主席柯林斯則稱,目前經濟前景不明朗,看不到降息緊迫性。
幾個月來,短期通脹預期指標有所上升,鮑威爾表示,預計從6月開始,關稅引發的通脹壓力將逐漸顯現。
經濟數據方面,美國第一季度經濟數據被大幅下修,顯示消費者支出增長放緩,經濟增長動能疲弱。
美國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化環比終值為-0.5%,較此前公布的-0.2%進一步下修,扭轉了2024年第四季度2.4%的增幅,標志著美國經濟三年來首次出現萎縮。同期實際個人消費支出終值增長0.5%,低于初值及預期的1.2%。
這一數據波動引發了市場對經濟前景的重新評估。華福證券秦泰宏觀研究團隊分析認為,總體上,一季度美國實際GDP數據的下修與關稅政策的相關度不大,但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海外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速下行趨勢的擔憂,亦令海外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進一步升溫。
關于未來通脹趨勢,申萬宏源宏觀趙偉團隊認為,關稅的通脹效應可能“遲到”,但不會“缺席”,下半年或步入上行區間。關稅征收滯后、企業“搶進口”此類“暫時性”因素阻礙了關稅對通脹的傳導。多項證據指向美國進口價格已經進入上行區間,如聯儲制造業價格指數、高頻零售價格等。
在此背景下,市場對關稅政策的后續影響尤為關注。秦泰研究團隊認為,關稅稅率是否會進一步抬升,關稅緩和期結束后政策又將走向何方,決定性因素仍然在于美國政府積極推動的《大而美法案》在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的速度和力度。
展望后市表現
能源化工板塊
燃油:交易商數據進行的計算顯示,隨著伊朗和以色列停火后布倫特原油價格走弱,俄羅斯烏拉爾原油價格跌破西方國家設定的每桶60美元的限制。美國、七國集團其他成員國和澳大利亞在2022年底對俄羅斯石油實施了價格上限,試圖減少俄羅斯海運石油出口的收入,根據限制條款,只有當俄羅斯原油價格低于每桶60美元時,俄羅斯石油供應商才能使用西方的航運和保險等服務。在市場經歷急漲急跌后,需要時間來震蕩整理。因而在當前驅動不明顯的情況下,油價大概率窄幅震蕩運行。有待OPEC+產量政策的進一步指引,重新審視油市供需平衡表,供應過剩的程度緩和,油價重心后續有窄幅抬升的空間。(光大期貨)
黑色系板塊
鐵礦石:供應端,全球發運處于高位,季末仍有沖量預期,本周國內港口庫存隨著到港量的增加而開始企穩回升,其中澳礦增加較多,供應壓力邊際加大。需求端,淡季終端需求存有韌性,鋼廠盈利率尚可,鐵水產量維持在相對高位,鋼廠主動減產意愿不強。宏觀層面,國內仍然等待增量政策出臺,外部地緣政治風險緩和。鐵礦石短期供需矛盾有限,預計走勢以震蕩為主。(國投期貨)
基本金屬板塊
滬鋁:供給方面,電解鋁供給接近行業上限變化幅度不大。需求方面,據調查終端工廠訂單進入淡季下降明顯,但加工環節開工率相較而言雖略有下降但幅度與速度均較小,加工環節囤積了部分庫存出現成品累庫跡象,因此電解鋁需求表現仍維持堅挺,供需矛盾暫時不強,但后續仍有需求走弱壓力。庫存方面,鋁棒在上周出現累庫,23日鋁錠社會庫存也開始增加,但此次增加是否就是鋁庫存的拐點仍需后續觀察。總的來說鋁的基本面處于供給充足,需求逐漸走弱的狀態,低庫存是短期支撐鋁價的核心因素,短期或維持高位震蕩,中長期偏空看待。(南華期貨)
農產品板塊
豆粕:基本面,目前國內現貨端仍在消化年初巴西大豆的豐產壓力,5月份國內大豆進口量大幅增至近1400萬噸,預計6-7月份進口到港量均在1000萬噸以上。遠月盤面則主要交易美國大豆,今年美豆種植進度偏快,當前正處于天氣窗口,最新優良率雖小幅下調至66%但仍處于偏高位,天氣方面暫無炒作機會。不過目前外盤CBOT大豆仍在1000美分/蒲上方,成本支撐疊加遠月對貿易前景的擔憂,遠月盤面相對堅挺。綜合來看,目前豆粕基本面多空交織,或難以形成趨勢性行情,遠月待回調企穩后低多,短期觀望為主。(國都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