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下半年投向:加碼科技與新消費,減持銀行轉債

2025年07月01日 19:12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余紀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余紀昕 上海報道

進入7月,資管機構今年下半年配置策略正發(fā)生方向性調整。

梳理今年上半年市場表現,權益市場方面,A股呈現典型的"N型"震蕩上行態(tài)勢。截至6月30日,上證指數收報3444.42點,上半年累計上漲2.76%;深證綜指上漲5.99%;創(chuàng)業(yè)板指微漲0.53%。市場風格分化明顯,小盤成長股表現突出,北證50指數以39.45%的漲幅領跑全場。

固收市場則演繹了一輪“倒V型”行情。一季度受央行流動性投放謹慎影響,資金面持續(xù)緊平衡,非銀機構交易員曾感慨隔夜資金成本高企。據本報此前報道,部分大行曾在一季度末拋售浮盈老券調節(jié)收益。疊加央行1月暫停國債買賣操作,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年初1.6%的低位攀升至3月中旬的1.9%。二季度隨著資金面改善及5月降準降息落地,收益率震蕩回落,6月末報1.64%,基本回歸年初水平。

下半年“賽程”已至,資管機構“怎么說”?一家大型券商資管FOF投資部人士告訴記者,“我們今年計劃增配黃金資產,只要持倉比例控制在10%以內都算合理配置。但加倉時機需要審慎把握,尤其要密切關注海外格局。”

某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權益投資交易人士則稱,股市方面,看好新消費主線的投資機會,包括國潮品牌、康養(yǎng)產業(yè)等領域的相關權益資產,這些新興產業(yè)賽道正在形成新的增長極。

險資機構對權益投資偏“謹慎樂觀”

21世紀經濟報道注意到,從今年市場表現來看,受海內外多重因素交織影響,A股2025年上半年走勢分階段呈現“上行-震蕩回調-上行”特征,整體形成“N型”走勢。

年初至3月中旬,在Deepseek“橫空出世”帶來的政策東風下,科技股板塊強勢崛起,帶動A股市場快速拉升,上證指數從年初3200點附近一路攀升至3月8日的高位3429.76點。而后,隨著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推出,權益市場進入震蕩調整階段,最低下探至4月7日的3096.58點。4月中旬至6月底,隨著國內政策積極發(fā)力,疊加中美貿易摩擦階段性緩和,市場重回上行通道,返回到了3400點上方。

細分賽道來看,科技與消費板塊表現突出,“雙輪驅動”效應顯著,AI科技、智能制造、新消費等領域景氣度持續(xù)提升。行業(yè)表現方面,貴金屬板塊上半年以32.89%的漲幅領跑全市場,同時高股息策略持續(xù)受到資金青睞,銀行、保險等低估值、高股息板塊以防御屬性表現穩(wěn)健。

有多位業(yè)內人士認為,現階段A股及港股都還處于“估值洼地”,下半年整體躍升的潛在動能仍足。

機構投資偏好變化上,專業(yè)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險資明顯增加了權益資產配置,成為推動股市上行的重要力量。在資產端,由于利率中樞持續(xù)處于低位導致債券性價比下降,保險資金對債券的需求部分轉向了股票市場。同時,隨著非標資產到期規(guī)模顯著增加,保險機構面臨較強的資產再配置需求。這一系列因素共同推動保險資金“固收占比高、權益占比低”的傳統(tǒng)配置格局發(fā)生著積極轉變,2025年險資加倉股票的跡象較為明顯。

國海固收首席分析師靳毅表示,在利率點位較低、股市階段性向好、政策鼓勵保險資金入市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保險主要轉向股票、長期股權投資等權益資產,其一季度的新增投資中,有44.8%投向了權益資產,較去年的10.4%大幅增加。

而某大型險資權益投資部負責人則對記者表示,他們目前對權益還是“謹慎樂觀”,下半年加倉個股還需把握細分賽道和入場的時機。

行業(yè)板塊方面,上半年表現搶眼的科技股在下半年能否延續(xù)火熱行情?資管機構如何看待相關投資機會?

一家大型券商資管FOF投資部人士向記者表示,下半年的大類資產配置策略還在研究階段中,權益方面,“這會兒看下半年周期太久”,還難以明確判斷。“短期可能在資金風險偏好高時適當加配點科技股;如果后續(xù)DeepSeek-R2推理模型出了,屆時會再重點看下科技板塊的表現。”

債市“擁擠度”創(chuàng)新高  “固收+”成出路

記者多方了解到,今年債市投資一方面還面臨著"資產荒"延續(xù)的利空因素,城投債、境外債等高息資產供給持續(xù)縮量;但同時也存在利好支撐,包括二季度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流動性投放呵護,以及銀行存款搬家?guī)淼牡惋L險偏好資金大量涌入固收型理財產品和債基。

在機構投資配置行為方面,去年全年的債牛狂熱過去后,今年上半年行情對資管機構來說變得“不那么容易”了。

具體來看,一是債市機構利率債高頻波段交易日趨"內卷",機構更加注重把握買賣時機。二是普遍采取拉長久期策略,專業(yè)人士指出,當前基金久期已突破新高,杠桿率接近歷史高點,信用利差逼近低位,債市"擁擠度"顯著提升。

近日,華泰固收研究張繼強團隊在研報中稱,今年公募債基有兩輪明顯的拉久期動作。根據高頻債基久期測算結果,第一輪始于3月上旬,彼時債基久期從2.2年附近逐步上升,4月初便達到2.5年左右。第二輪始于本月初,債基久期從6月初的2.5年附近一路攀升至截至6月27日的2.7年以上。目前逐步回歸、遞推兩種方式測算的久期,均處于2024年以來約99.7%分位、近一年的99.5%分位,已明顯高于上一輪甚至今年初。

值得關注的是,久期拉長,就意味著持倉頭寸對收益率變動更加敏感,即產品抗跌能力相應減弱

下半年,在債券性價比相對降低的背景下,機構對固收資產的配置需求是否會更多轉投權益及其他賽道?

對此,一位保險資管固收投資經理向記者表示:"我認為債券還沒到熊市,持券持倉拿著就行了。我還是傾向每個品種按自己邏輯來判斷吧,債券固收市場有自己的邏輯,不是這個不行就非得買另一個。"

固收類資產中,今年上半年,可轉債憑借其獨特的"股債雙性"特征帶來的潛力而“風頭正盛”。光大證券數據顯示,2025年6月23日至27日當周,中證轉債指數大漲2.1%,創(chuàng)下年內最大單周漲幅。

但亦有部分機構已開始警惕其在市場追捧下帶來的估值風險,某券商資管債券投資經理向記者透露:"銀行轉債估值已處于相對高位,我們上半年已逐步減持。下半年計劃在控制回撤的前提下,適當提高優(yōu)質轉債和行業(yè)ETF的配置比例,重點布局科技和新能源領域,但仍會保持行業(yè)均衡配置。"

記者留意到,面對可轉債達到估值頂峰后“性價比”已開始“走下坡路”的跡象,不少資管機構都在固收投資的低利率環(huán)境下積極求變。

"固收+"策略新方向中,關于“+”資產選擇的探索也正在加緊腳步。比如6月底,工銀理財推出"固收+港股IPO"策略理財產品,通過參與稀缺賽道龍頭企業(yè)的港股IPO基石投資,實現"穩(wěn)健底倉+超額打新"的收益增厚效果。

關注我們

无码av免费毛片观看一区二区,欧美亚洲国产人成aaa,国产精品无码不卡无码不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在线看片日本高清 | 中文字幕你懂的免费看 | 网址你懂的免费在线观看 | 五月婷综合网站在线观看 | 在线不卡视频V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