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機警理財日報》重點關注純固收類、現金管理類、“固收+期權”類這三大類理財產品業績表現。
數據說明:
純固收類理財產品統計范圍為理財公司發行的投資周期在3-6個月(含)的公募純固收產品,且近6月每個完整的自然月月末均為正收益;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統計范圍為理財公司發行的公募現金類產品;“固收+期權”類理財產品統計范圍為理財公司發行的公募“固收+期權”產品。
榜單排名來自理財通AI全自動化實時排名,如您對數據有疑問,請在文末聯系助理進一步核實。
三大類產品統計截止日期為2025年6月26日,純固收產品統計區間為近6個月,現金管理類、“固收+期權”類理財產品統計區間均為近3個月,上榜產品每周均有凈值披露。榜單排名來自理財通AI全自動化實時排名,如您對數據有疑問,請在文末聯系助理進一步核實。
一、整體表現
6月債市收益率在震蕩中下行,國債3年及以內收益率大幅下行,純固收理財產品收益率略有回落。
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截至6月26日,理財公司投資周期3-6個月(含)人民幣公募純固收類理財產品近6個月平均凈值增長率為1.13%,相比5月22日該口徑數據略下滑17個基點。其中76.2%的產品近6個月實現月月正收益。
收益靠前的產品凈值增長率也略出現下滑。月月正收益產品中,無一只產品近6個月凈值增長率超過3%。
二、亮點產品分析
收益率排名前十的產品投資周期多為6個月。民生理財“富竹純債日申半年贖1號E”產品的申贖機制較有特色:該產品成立后,每個交易日均為申購開放日,而首次贖回開放日為2025年2月12日,之后每半年定期開放贖回一次,贖回開放日為每年2、8 月的第2個周三。
投資運作上,該產品主要投資于中高等級信用債等資產,同時配置部分回購、存款等資產,持續保持中低久期、中低杠桿的組合配置策略。
一、整體表現
隨著資金利率及存款利率下行,現金類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處于下行趨勢。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截至6月26日,大部分現金類產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已降至1%至2%區間,僅138只人民幣公募現金類產品(產品各份額分開統計)近3個月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超過2%,占比僅2.7%。
有2只現金類產品近3個月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超3%。最高的是“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77號F”,近3個月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為3.435%。蘇銀理財“啟源貨幣3號G”以3.148%排第二,另一產品“啟源現金1號N”以2.949%排第三。
二、亮點產品分析
蘇銀理財“啟源貨幣3號G”成立于2025年3月17日,成立初始1個月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始終維持在3.71%—3.72%,但4月17日至4月23日收益率出現下滑,其中4月23日七日年化低至1.31%。隨后收益拉動,4月27日升至3.08%,截至6月末七日年化仍保持在3.06%。
值得一提的是,G份額為蘇銀理財直銷。據披露,該產品投資合作機構包括中糧信托、弘業期貨、廣發期貨、華潤深國投信托、創金合信基金等。
一、整體表現
公募“固收+期權”理財產品近3個月收益榜單中,上榜產品策略包括黃金自動觸發策略、美債收益率自動觸發策略等,也有中證500聯動產品上榜。從機構來看,光大理財、興銀理財分別有3只產品上榜,招銀理財、中郵理財各有1只產品上榜。
整體上,“固收+期權”理財近3月凈值增長率全線低于1.5%,收益率排第一的是中郵理財“鴻錦封閉式2025年第12期(掛鉤期權策略)”,近3個月凈值增長率為1.42%。
二、亮點產品分析
時間線拉長,黃金依然是今年上半年表現最佳的大類資產,現貨黃金上漲25%。黃金已經連續三年上漲,根據同花順統計,自2023年以來,黃金已經上漲80%。
以榜單中黃金自動觸發策略的光大理財“陽光青睿躍樂享29期(黃金自動觸發策略)Q”為例,該產品采用OBPI-基于期權的組合保險策略,主要投資于銀行存款、存單、貨幣市場工具等固定收益資產,衍生品部分綜合考慮標的指數的估值水平和波動水平,結合期權價格,選擇掛鉤SGE黃金9999(AU9999.SGE)的二元看漲自動贖回結構場外期權。
根據運作情況,該衍生品于2025年6月24日發生觸發事件,觸發價格720.68元/克,觀察日收盤價格768.87元/克。根據產品說明書的約定,產品在敲出事件發生后第3個交易日,即2025年6月27日提前到期。
此外,據南財理財通數據,今年6月,興銀理財豐利興動多策略系列亦有多只封閉式產品因期權敲出觸發提前終止。該系列產品主要投資于債權類資產及掛鉤特定標的的期權等場外衍生品,債權類資產主要為穩定的生息資產,以期使資產收益可以覆蓋期權費。
上述觸及敲出事件的理財產品主要是結構性產品,觸及敲出事件是指這類產品掛鉤的場外衍生品達到預先設定的觸發條件后自動敲出,提前終止合約。若提前敲出,投資者可較快收回本金及約定收益,縮短資金占用時間。
不過,由于敲出后按持有天數折算約定收益率,敲出機制實為收益"雙刃劍",提前兌付確實為利好,但也一定程度上限制潛在盈利空間,更適合震蕩或溫和上漲行情,牛市中反成掣肘,投資者需權衡收益彈性與流動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