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種植基地 資料圖片)
南方財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舒曉婷
銅皮鐵骨獅子頭,這是從外形上鑒別三七品質的術語。由于氣候條件適宜,種植歷史悠久,云南成為三七等中藥材的理想產地。“無云藥,不成方”,成為業內的共識。
近年來,云南省委省政府積極推動中藥材產業發展,以期將其打造為“第二個煙草產業”,并錨定千億產業目標。要提升產值和附加值,離不開精深加工,離不開“鏈主”企業的拉動。云南白藥積極響應政策,通過延鏈補鏈強鏈,以工業思維賦能農業,旨在提升整個產業能級。
目前來看,云南中藥材產業在精深加工領域仍有較大潛力。與此同時,伴隨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藥食同源產品日益受到年輕消費者的喜愛,這也為中藥材產業的市場擴容提供了新的空間。未來,伴隨整個國內市場需求的提振,加之云南毗鄰東南亞國家的區位優勢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政策紅利,云南建設面向西南、輻射南亞東南亞的中藥材交易中心的地位或進一步凸顯。
(紅花種植基地 資料圖片)
中藥材價格波動大
“通常,三七種苗12月、1月種下去,兩年后可以收獲。種的時間越久,三七的根越壯實、藥效越好、越值錢。”已經種植了十年中藥材的藥農何志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何志云是云南玉溪江川縣的一位農戶。根據他的經驗,三七種子的價格比三七的交易價格波動更大:不同年份種子價格波動可能達到4~5倍,在30元/斤~170元/斤浮動,種苗則在50元/1100棵~300元/1100棵浮動,種出來的三七價格波動在25%~30%。
適合三七生長的海拔在1650米~1800米。去年,何志云種的三七交易價格為35元/公斤,剛剛保本。三七的價格根據品質的不同,會有15%左右的波動。通常,個頭大、種植海拔高的三七,會稍微賣得貴點兒。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中藥材價格波動大,主要因為行情好的時候百姓種植積極性高。而中藥材有一定種植周期,等到收獲的時候可能出現產量過剩,進而導致供過于求,價格又猛跌。
從今年來看,整個云南中藥材市場呈現一定下滑趨勢。云南白藥數智云藥BU經理張雨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截至2025年9月,全國中藥材價格持續下滑,超60%的監測品種出現跌價。不過,中藥飲片等供應中醫院的產品,由于消費者相對固定,因此銷量保持穩定。
雖然行情波動風險較大,但許多農戶對于種植中藥材的熱情仍然較高。云南白藥中藥資源事業群保障運營中心經理熊永興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雖然中藥材投入成本更高,種植技術也有一定門檻,不過收益相較傳統農作物來說更高。種植玉米一畝地的收益大概2000元,每公斤玉米大概賣到2元,而藥材的售價通常在10元/公斤~幾百元/公斤不等。
(三七種植基地 資料圖片)
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在云南是種什么、長什么、好什么,都是優質農產品,我們把打造高原特色農業也當成云南的農業‘芯片’。”云南省委書記王寧曾如是說。
云南立體氣候明顯,光熱資源充足,土壤類型多樣,適合種植多種中藥材。從資源總數、種植品種、規模以上種植品種以及大宗品種等情況來看,云南省藥用資源優勢明顯:根據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資料,云南擁有中藥資源8138種(其中藥用植物7899種、動物藥380種、礦物藥39種),藥用植物資源7899種,分別占全國資源的44.2%和51.56%;重點藥材401種(涉及原植物500種),占全國重點藥材的71.22%;人工種植藥材品種145種,占全國的48%,規模以上品種30種,占全國的10%,大宗品種10種,占全國的25%。
雖然藥材資源豐富,不過整個中藥材產業發展也存在一些掣肘:從種子端來看,種子種苗體系不健全,規范化種源供應不足,自繁自育比重大,影響藥材質量和一致性。從種植端來看,種植結構有待優化,大宗品種產能過剩。比如,云南八角產量遠超全國需求,導致低價競爭和資源浪費。從加工端來看,產地加工能力不足、工藝落后,導致產值流失。比如,云南當歸缺乏精細分級和深加工,大部分低價外銷。
資源優勢要真正轉化為經濟優勢,離不開政策層面的指引。近年來,云南省委省政府積極搶抓“大健康”消費的新機遇,高度重視“云藥”發展。《云南中藥材種植養殖區劃(2025—2027年)》(簡稱種植養殖區劃)提出,通過中藥材種植養殖區劃,持續做優做強“十大云藥”“十大健康資源”等云南道地特產藥材。《云南省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25—2027年)》(簡稱三年行動工作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中藥材產業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一,中藥材種植規模穩定在1000萬畝左右,年產量達150萬噸以上,全產業鏈產值達2000億元以上。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高山藥用植物創新團隊負責人陳翠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三年行動工作方案為云南各地州中藥材品種種植布局提供了發展方向。要實現全產業鏈產值達2000億元以上目標,關鍵在于針對特色品種打造品牌,做好精深加工。通過中藥材精深加工園區建設,可以反過來激勵種業和種植業的發展,持續提升中藥材原料的附加值和產值。具體來說,當歸、云茯苓、滇黃精等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道地藥材,均具有精深加工潛力。
(紅花采摘 資料圖片)
“鏈主”拉動產業發展
云南省委、省政府多次提出把中藥材產業打造成為第二個“煙草型”支柱產業。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培育和壯大“鏈主”企業。
云南白藥一直積極助力云南中藥材高質量發展。在政策引導下,云南白藥實施“六統一”發展戰略(即統一種植區劃、種源研發、種植標準、產地加工、收購銷售、管理體系),致力于構建中藥材產業新生態。
目前,云南白藥已經建立文山三七、屏邊砂仁、巍山紅花、麗江當歸、雙柏茯苓等7個產地倉項目。以往,云南藥材主要以資源為主,藥材挖出來賣給商販或者賣到省外交易市場、加工廠。云南白藥借鑒煙草的復烤廠模式,把“第一車間”建在產地,通過趁鮮加工的方式將產值留在產區。此外,云南白藥成立種業科技公司,召開“云藥種谷論壇”, 實現十大云藥創新種源全覆蓋。產業科技高地公司按照“一個品種+一個專家團隊+3-5家合作伙伴”的模式,開展良種選育工作。從種源介入,開展訂單農業模式,按照良好農業規范認證(GAP)標準進行種植管理。并且,對種植戶公開收儲、即采即檢。
張雨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六統一”通過延鏈補鏈強鏈,以工業思維賦能農業,從而提升整個中藥材產業能級。
云南白藥還積極打造數字化交易平臺。去年11月,中藥材一站式產地直供平臺“數智云藥”正式發布上線。截至目前,該平臺認證的種植戶達1.9萬戶,帶動全省種植戶達22萬人,累計交易額突破12億元。
(數字三七產業園 資料圖片)
下一個市場藍海:藥食同源
中藥材產業是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的上游環節,為下游產業提供原料的生產、供應和質量保障。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構建多元化大健康產品矩陣。比如,云南白藥聯合高校挖掘藥材高附加值潛力,開發出基于當歸、木香等的天然香精香料,以及源自茯苓、黃精等功能性化妝品原料,還成功孵化了三七植萃液、草果餅干等創新健康食品。
“云南白藥以中藥材為基因,不斷創新產品,將傳統中藥融入現代生活。當前,云南白藥在藥品和健康品等第一曲線做厚存量。同時,在滋補、美膚、醫療器械等第二曲線發展增量。” 張雨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食品屬于大眾消費且復購率極高,市場盤子更大。而藥品研發周期更久,研發成本更高。藥食同源產品通常可以快速得到市場反饋、獲得收益。
當前,在很多商超都可以看到添入了人參、紅豆薏米等成分的飲品,主打健康。對于大多數年輕人來說,他們對喝中藥這件事普遍不感興趣,不過對于藥食同源的產品普遍有興趣試試。
做中藥飲片產品的云南健誠中藥飲片有限責任公司也在嘗試開發藥食同源產品。該公司總經理尹于福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藥食同源產品正在從一個細分市場走向大眾消費領域,潛力巨大。這也為中藥材產業實現市場擴容、品牌差異化提供了機遇。
(中藥材重樓 資料圖片)
云南中藥材的國際化
今年6月,第9屆中國—南亞博覽會在云南昆明舉辦。展會首次設立中藥材產業館,160余家參展企業展出了1500余款中藥產品。其中,云南白藥研發的紅花口紅(以從云南巍山紅花中提取的天然色素為原料)正式在展區亮相。云南健誠中藥飲片有限責任公司也在展區展示了中藥飲片等產品。該公司總經理尹于福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參展南博會,希望為布局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做準備。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利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云南區位優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及RCEP政策紅利、東南亞市場廣闊以及對中國傳統醫藥的認可,這些都為云南中藥材企業“出海”提供了機遇。他建議,企業先出口中藥材后出口藥品,先開展貿易后進行投資合作,進而降低風險、不斷拓展海外市場。
口岸的開通歷來是促進貿易的重要一環。1月14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海關總署辦公廳發布關于增設云南省勐康、磨憨藥材進口邊境口岸有關事項的通知,同意增設勐康口岸、磨憨口岸(含磨憨鐵路口岸)為藥材進口邊境口岸。2月19日,勐康口岸通關的首批進口中藥材由云南白藥完成,磨憨口岸的首批進口中藥材也于2月27日完成通關。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6月30日,磨憨口岸已進口藥材2008噸,貨值1200余萬元,進口品種包括雞血藤、砂仁、土茯苓、百部、山奈、千年健、木蝴蝶、草豆蔻。2024年,全國藥材進口量20.65萬噸,貨值29.2億元,云南分別達5.84萬噸、6.16億元,均居全國首位。2024年,云南進口的中藥材中,從緬甸進口廣天仙子、補骨脂、砂仁、姜黃,從越南進口雞血藤、胖大海、草豆蔻,從老撾進口砂仁、土茯苓等。“這些藥材均為省內存儲量較少、國內需求量較大的,是對國內/省內藥材的補充,以緩解供求不足的現狀。同時,有助于國內/省內藥材資源的保護。”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少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對中藥材的需求量還會顯著增加。”陳利君指出,未來,云南建設面向西南、輻射南亞東南亞的中藥材交易中心的地位和作用預計進一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