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長沙經開區召開2025年高質量發展大會,一組亮眼數據引人注目:2024年共兌現惠企資金17.28億元,惠及企業995家。其中,項目招引與開放發展10.14億元(占比90%),產業升級與創新發展0.88億元,資金涵蓋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方面的大中小企業。
(上圖:2025年高質量發展大會現場。圖據長沙經開區)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區域競爭的關鍵“軟實力”。近年來,長沙經開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部署,聚焦“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推出新舉措、打出一套“組合拳”,以更實舉措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制度筑基,改革攻堅構建發展新生態
今年以來,長沙經開區直面“痛點”,破解難題,以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破除發展壁壘,激發內生動力。
土地改革破瓶頸。面對土地日益資源趨緊,長沙經開區通過降低企業用地成本,提高用地利用效率,長沙經開區創新出臺《工業用地彈性供應管理辦法(試行)》,全面推行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及長期租賃三維模式。
“這次項目用地彈性供應,為我們直接節約了4300萬元的土地成本支出,大大緩解了項目建設資金壓力。”一位新材料公司項目負責人表示。該公司2024年落戶長沙經開區,在面臨購地、工程建設、設備更新等多項支出時,資金成本成為其項目推進的一大難題。長沙經開區規劃建設局、投資促進局等多部門協商,為其推薦了用地彈性供應方案:用地出讓年限從50年調整為15年,到期后可優先續期,前期購地成本直接減少了4300萬元。
審批效能再提速。長沙經開區通過設立政策兌現增值服務窗口,將本級政策條款按照政務服務事項模式梳理辦事指南,推動近60%的園區政策實現“免申即享”或“全程網辦”,讓政策紅利精準直達。“突然就接到駐企聯絡員的通知,說有一筆獎勵資金會打到公司賬戶上,我們都沒有申請過。”長沙經開區企業愛立德科技負責人表示,原來,愛立德科技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符合園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獎補條款,無需提交申請,就能直接進行獎補。
上述“審批提速”案例在園區并非孤例。“本來打算用兩個月時間編制環評報告文本和送審,沒想到這次只需要填一張表,就把手續辦完了。”長沙仁毅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過去需要聘請第三方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編制環評文件,而現在只需填寫一張表就能直接豁免環評手續,這一舉措真金白銀為企業降本增效。今年長沙經開區在全省率先實施環評分類管理改革試點,取消汽車制造等四大行業環評報告表審批和竣工環保驗收手續辦理,為企業降本近10萬,節省時間2個月,進一步降低企業辦事制度性交易成本。
要素賦能,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新格局
長沙經開區通過聚焦要素自由流動、公平競爭與高水平開放,打造企業安心發展的“強磁場”。
市場活力激增。2月,長沙經開區出臺《推動先進制造業知識產權強鏈增效若干措施》,聚焦知識產權轉化、保護和服務,高價值專利組合布局最高30萬元支持,知識產權進行質押融資最高20萬元支持,企業購買知識產權保險的首年保費全額補助。“過去發現疑似侵權,評估維權成本后,有時只能無奈放棄。現在如果發現有人侵權,我們不再需要顧慮維權成本,可以第一時間行動。政府這份‘護身符’,讓我們能把精力和資金都集中在研發創新上”鼻祖生物相關負責人坦言。長沙經開區、中國太保產險湖南分公司聯合為湖南鼻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送達知識產權專利執行保險保單,長沙經開區將為其全額補助首年保費。
法治護航有力。長沙經開區全面推行“湖南營商碼”,所有進入企業檢查的單位都需遵循“無掃碼、不入企”。大力推行“綜合查一次”現場執法檢查,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同時,在湖南(長沙)中央法務區,長沙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長沙公證處、長沙市仲裁委、湖南弘一律師事務所等14家專業機構已經入駐辦公,免費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目前,中央法務區公證機構辦理涉外業務4000余件,商事調解機構調解成功案件262件,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977萬元。
國際聯通升級。依托長沙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與黃花機場T3航站樓加速推進,長沙縣貿易伙伴遍及全球200余國(地區),“全球朋友圈”持續擴容。湖南唯一對非經貿標志性項目——中非經貿總部大廈在長沙經開區啟動,一期已吸引超60家對非經貿合作企業和商協會組織,成為中非、湘非經貿合作新窗口。聚焦企業出海,組織沙特、泰國、柬埔寨、烏茲別克斯坦等國際商事法律專場對接活動,提供定制化服務,助推跨境法律賦能全球化發展。
服務靶向,紓困解憂激活企業發展新動能
長沙經開區通過系統布局、精準發力,構建起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有溫度、有速度、有精度”服務體系。
2月,在長沙經開區高質量發展大會發布了全新“1+N”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及“我為企業+”系列服務活動工作方案。這一創新性政策體系通過“1個主政策+多個細分專項政策”協同模式,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堅實支持,助力園區在“二次創業”新征程中加速前行。
據悉,“1+N”政策體系里,主政策“1”是《關于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N”是首批推出的四大細分專項政策,涵蓋生物制造與醫療器械、大學生創新創業“滿天星計劃”“百千萬”人才工程及知識產權強鏈增效,后續還會根據實際情況動態拓展,不斷完善政策體系。
“我為企業找訂單”產業鏈供需集市活動后,雅圓精密執行董事、總經理陳勇信表示:“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已經和拓歐科技達成了合作,正在加快生產中。同時還成功對接了多家企業,正在打樣。”截至目前,園區已為湖南防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亙晟門窗幕墻有限公司、長沙經開印務有限公司、廣汽埃安長沙分公司、湖南長量檢測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視方達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舉辦了8場類似的供需對接活動,場場都有新成效。
截至目前,長沙經開區累計舉辦“我為企業+”系列服務活動142場,服務企業3279家次,幫代辦925個事項,助企融資20億,服務219家企業找訂單,引才1.38萬余人,降低辦電成本1000萬元,降低土地成本5000余萬元,新增市場主體3026家。
3月,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八條舉措,聚焦提升審批效率、升級助企幫扶、惠企政策直達、規范執法檢查等企業關心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制定有效措施。為星朝汽車、華夏特變、麥格米特、宇環智能、鈉能時代、雅圓精密、華醫醫療、中丹產業園、佳一流體、豪航新能源、湘能浩明等11個項目在土地權屬、規劃指標等要素尚未齊備情況下,提前為項目開展技術方案審查或指導服務,進一步節省審批時效。打造企業服務卡3.0版,上半年受理62家企業共221名高管申報,全區持卡企業達247家,服務對象超1.2萬人,提供機場、高鐵、醫療、出入境等專屬服務1580次。
4月,出臺《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進一步完善聯企穩企幫企工作機制的若干措施》,健全企業摸底、分類聯點、信息收集、工作調度、問題解決、服務保障六大工作機制,擴大精準服務范圍,構建領導聯點、部門聯動、干部聯系的全要素對接機制。如通過逐級調度和區縣協同,結合工管委領導走訪,高效推動龍峰大道大眾北路通車、富景食品用水價格調整、一派直驅公司門口交通安全隱患、遠大科技集團抽貸、興芯微廠房租金下調等問題解決。
隨著長沙經開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好評度不斷向好,推動招商引資見實效、市場主體出活力、經濟運行提質效。2024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12.5%,稅收收入增長5%,進出口總額增長24%,其中對非貿易增長200%。
2024年湖南省營商環境主觀評價被評為優秀等次;21世紀經濟研究院對外發布《全國經開區高質量發展報告2024》營商環境便利度排前十名的10個國家級經開區中,長沙經開區居第六位,較上年提升1個位次;在商務部公布的國家級經開區綜合排名中位列第31位,較上年大幅攀升16位;湖南省“五好”園區建設榮獲2024年省政府大抓落實表揚激勵。
錨定目標,開啟發展新征程。2025年,長沙經開區確保規工總產值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不含房地產)增長5%,稅收收入增長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0%。
長沙經開區用硬核實踐昭示:營商環境的進化沒有終點,唯有持續突破的攀登者能定義新高地。
展望未來,正如長沙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蔣紅波所述,營商環境是反映園區高質量發展的一面鏡子、一塊招牌、一種導向,宏觀看機遇,中觀看生態,微觀看感受,要以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理念,打造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讓企業放心投資、安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