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粵直流工程開建:廣東為新興產業“發電”

2025年09月17日 22:02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馮玉怡

南方財經記者 馮玉怡 廣州報道

在中國能源版圖上,一條全新的“綠色動脈”正在打通。

9月16日,我國“十四五”規劃下的跨省區輸電重點工程——藏東南至粵港澳大灣區±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簡稱“藏粵直流工程”)正式啟動建設。這條全長約2681公里、額定輸電容量1000萬千瓦的“電力天路”,被視為把西藏大規模綠電穩定送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關鍵通道。

作為目前世界上輸電能力最強、技術水平最先進、投資規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藏粵直流工程總投資約532億元,配套“水風光一體化”電源基地投資超過1500億元,預計2029年全面投運,每年可向粵港澳大灣區輸送超430億千瓦時清潔電能。

截至目前,廣東已經建有三峽—廣東直流工程、溪洛渡—廣東直流工程、云南—廣東直流工程、滇西北至廣東直流工程等跨區直流輸電工程,為什么還要建藏粵直流工程?這背后有何特殊意義?

多位受訪專家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藏粵直流工程的戰略意義遠不止簡單的電力輸送,它在緩解廣東尖峰用電壓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保障數據算力產業發展和提升電網安全韌性等方面,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作用,其建成不僅有助于緩解廣東的電力結構與供應壓力,也將在產業鏈、就業與碳減排方面釋放廣泛經濟效應。

在“雙碳”目標下,中國正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廣東作為經濟大省,既是電力消費高地,也是能源轉型的前沿陣地。藏粵直流工程的開工建設,意味著廣東將在未來能源安全和綠色發展中掌握更大主動權。

緩解尖峰負荷壓力

廣東的用電壓力有多大?

廣東作為我國經濟大省,用電負荷、電量規模連續10年位居全國省級電網第一,成為全國第一個用電負荷突破1.6億千瓦的省份。廣東2024年全社會用電量達到9121億千瓦時,相當于英國一年用電總和的3倍。夏季和冬季用電尖峰時段,電力缺口問題尤為突出。

此次開建的藏粵直流工程,將西藏的清潔水電輸送到華南,可以在關鍵時刻“兜底”,緩解珠三角地區的高峰負荷矛盾,為廣州、深圳兩座超大城市各增加供電能力500萬千瓦。在夏季高峰或重大工業投產期,可顯著降低拉閘風險,給產業鏈上中下游提供穩定的生產預期。

按照規劃,藏粵直流工程全面投運后,每年可向廣東輸送約430億千瓦時清潔電能。以廣東2024年全社會用電量9121億千瓦時計算,這一規模占比約5%。乍一看數字并不算大,但其背后的戰略價值卻不可低估。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南方財經記者分析,“尖峰壓力與全年用電量不可直接對比,雖然是5%,但藏粵直流工程對緩解尖峰負荷壓力的作用非常大。在若干關鍵時段和關鍵負荷,例如數據中心、芯片制造、精密制造等產業方面的電力保障,極具戰略意義。”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制造業用電量增長6.2%,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新興產業用電需求旺盛。東莞、佛山等制造業重鎮負荷同比增長超5%,創歷史新高。同時,數字經濟發展催生數據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型負荷,深圳某AI訓練中心單日耗電量超10萬度,加劇電力供需壓力。

除了輸電量,輸電速度也成為關注焦點。此次藏粵直流工程采用柔性直流等前沿技術。南網科研院直流所一級項目經理、南方電網公司高級技術專家辛清明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柔性直流可實現構網控制,實時調節交流電網的電壓與頻率,相當于為大規模新能源輸送提供了一個“穩壓器”。

辛清明進一步補充,柔性直流可以為負荷中心電網提供交流電壓和頻率支撐,保障負荷中心復雜大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從根本上提高電網對新能源的駕馭能力,堪稱大規模新能源輸送的“高速鐵路”。

工程建成投產后,輸電速度只需要0.009秒,每秒的輸電量達到2800千瓦時,相當于一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值得一提的是,藏粵直流及其配套“水風光一體化”基地總投資超千億元規模,帶來的不僅是電力資源流動,更是新一輪裝備制造、工程建設、運維服務、材料供應鏈的放大器。高峰期預計可帶動直接就業十萬余人,助力西藏及沿線經濟結構優化,也為廣東的設備制造與高端電力裝備市場提供需求端。

開啟綠電棋局

自2021年經歷短暫限電陣痛后,廣東用幾年時間重構了一套既保供應、又促轉型的電力體系,一個前所未有的“電力強省”正在崛起。

在裝機容量上,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廣東累計發電裝機容量達2.27億千瓦,同比增長14.1%。截至2025年6月底,廣東全省新能源總裝機超7850萬千瓦,占比接近33%,其中,海上風電裝機突破1251萬千瓦,位居全國前列。

近年來,廣東密集啟動一系列重大清潔能源和電網工程:陽江三山島海上風電柔直輸電工程、黃茅峽水庫工程、各地抽水蓄能電站……這背后是廣東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戰略布局。


“廣東的思路非常明確,就是通過低碳轉型來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林伯強表示,這些工程的共同目標,是解決新能源波動性與負荷需求之間的矛盾,實現清潔能源在電力系統中的高占比接入。

在海上風電方面,廣東已形成世界級規模,陽江、汕尾等地的風電基地快速崛起;在調節能力建設上,廣東正在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布局,利用水庫“充電—放電”的方式,平衡新能源的不穩定性。同時,廣東電網正在推進數字化改造,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實現電網的柔性調度和精細化管理。

林伯強認為,藏粵直流工程提供了高穩定性的清潔電力,經濟性較強;而本地的風電、光伏則有助于優化能源結構,但波動性較大。“廣東在外送與本地電力開發上需‘兩條腿走路’,一方面依靠特高壓工程在關鍵時刻兜底,另一方面繼續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讓本地新能源能夠更好地消納。”

事實上,廣東已開啟結構性補缺,在源網荷儲一體化方面進行探索。在東莞、深圳等地,分布式光伏與用戶側儲能正在快速發展;在珠三角工業園區,負荷可調節的智能用電模式逐步落地。這些創新舉措,正在形成與特高壓工程互補的新能源格局。

近年來,廣東成為全國數據中心和算力樞紐的核心區域之一。無論是人工智能訓練,還是互聯網平臺的日常運轉,都需要海量電力作為支撐。

林伯強解釋,藏粵直流工程在調峰之外,將為新興產業提供可靠電力。“數據中心、算力中心,以及電動汽車充電網絡,這些新興負荷對電力的穩定性要求極高。綠電大動脈不僅能提供清潔電源,還能保障其供需穩定,推動‘電算碳協同’發展。”

這意味著,廣東不僅要解決“有沒有電”的問題,更要解決“電夠不夠綠、夠不夠穩”的問題。清潔電力的大規模引入,將幫助廣東在數字經濟與綠色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未來幾年,廣東如何在消納、市場化交易、儲能建設與產業對接上下功夫,將決定綠電能否真正變成廣東新的競爭力。

關注我們

无码av免费毛片观看一区二区,欧美亚洲国产人成aaa,国产精品无码不卡无码不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电影小视频三 |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aⅴ天堂 香蕉久久高清免费 | 在线五月丁香婷啪AV | 五月天国产精品 |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 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