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金萍 深圳報道
星巴克在華業務即將出售之際,卻在深圳落地了一家新機構。
9月17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星巴克中國創新科技中心(Starbucks China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enter,簡稱SITC)在位于深圳福田區的河套合作區正式啟用。
該項目實際上于兩年前宣布啟動,首筆投資額約15億元,定位為星巴克未來的創新中樞和數字化總部,用于提升自身技術能力及數據基礎建設,進一步驅動門店和多渠道的數字化進程。據了解,首批投資正在有序進行中。
同時,星巴克中國業務出售事宜正逐步明朗。9月11日,據媒體報道,凱雷、殷拓、紅杉中國、博裕資本正在準備對星巴克中國業務的控股權提出最終報價。星巴克已要求它們在10月初之前提交具有約束力的投標,下個月底可能會達成協議。
成立創新科技中心
自兩年前啟動以來,SITC已經承擔了星巴克中國核心的數字化建設工作。
在“星巴克中國數字化成果發布暨中國創新科技中心新址啟動儀式”現場,星巴克中國首席技術官羅建鵬介紹,兩年來,SITC幫助星巴克在門店、產品及伙伴賦能三大核心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門店側,全國7800多家門店已將紙質菜單板升級為電子菜單板,其背后的信發系統與全新菜單中心、產品中心打通,可結合門店特色呈現差異,實現“千店千面”;在產品側,一方面借助大數據推進深圳早餐測試項目,并計劃推廣。另一方面,落地“真味無糖”創新體系,該體系配合星巴克中國門店已有的客制化選擇(如濃縮類型、萃取方式、冷熱程度、牛奶或其他奶基底),可為消費者帶來至少500余種不同風味和甜度的咖啡搭配;伙伴賦能領域,“彩虹項目” 2.0正在推進,在1.0版本實現門店庫存盤點、向供應商下單自動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至上游供應鏈,可精準調控全年 52 噸庫存;門店 AI 管理工具實現小時級精準自動化排班,新增跨店排班與資源共享功能,門店診斷中心還能實時監測運營情況并對接第三方評論系統。
除此之外,SITC還正在多項重大項目,涵蓋了用戶體驗、產品創新、供應鏈和伙伴發展等領域。
談及選擇落地深圳的原因,星巴克中國相關負責人此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深圳是中國最年輕、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創新創業氛圍濃厚,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先驅城市,創新已融入城市 DNA,其包容的文化和創新氛圍吸引了全國優秀的科技人才與企業,在此設立 SITC 將進一步激發星巴克在大灣區的發展勢能。
事實上,這并非星巴克首次加碼深圳。2002年,華南第一家星巴克就落戶在深圳福田的原中信城市廣場,此后星巴克還在深圳布局了多個 “首家” 特色門店 —— 全國首家寵物友好店(梅林卓悅匯店)、廣東第二家手語門店(益田村店)、華南首家綠色門店(賦安大樓店)等。截至2025年4月,星巴克在深圳已累計開設了超360家門店。
星巴克中國相關負責人此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華南是星巴克中國市場的重要陣地,選擇深圳作為布局重點并非偶然,這座年輕城市的龐大消費市場與升級的咖啡需求,正推動星巴克持續深挖消費場景、滿足多元需求。
市場策略追因
星巴克中國業務出售的消息自去年11月便開始流傳。
綜合多家媒體報道,今年7月末,星巴克首席執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在財報電話會上明確表示,公司正在對超過 20 家有合作意愿的機構進行評估;9月初,倪睿安進一步透露,星巴克正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以助力中國業務發展壯大,抓住未來開設2萬家甚至3萬家門店的機遇;9月11日,媒體報道稱星巴克已將博裕資本、凱雷集團、殷拓(EQT)與紅杉中國列為中國業務出售的最終候選方,收購案進入最后談判階段,預計10月底前敲定結果。
一方面設立新機構,另一面卻在出售資產,一系列背后行動的原因是什么?
其背景是,中國新式茶飲市場、咖啡市場快速發展,行業格局不斷重塑,尤其是本土品牌瑞幸、庫迪等以“高性價比+快周轉”模式快速崛起。星巴克在華競爭壓力不小,數據顯示,2024財年第四季度營收同比下滑7%,同店銷售額下降14%,客單價下降8%。
一個合理的猜測是,星巴克中國或許正在通過引入幫助中國業務未來發展的合作方,為經營持續增長提供動能。此次傳出的最終候選方之一凱雷投資,是亞洲消費賽道的資深投資者,曾收購麥當勞中國、日本肯德基等餐飲資產,擅長通過品牌運營和區域協同提升業務價值。
麥當勞先出售、再回購在華業務即是一例。2023 年,麥當勞全球以約18億美元回購了凱雷持有的麥當勞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戰略合作公司少數股權。星巴克或計劃參考類似路徑。
正如倪睿安的表態,“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與承諾不變,并希望保留中國業務相當比例的股權,任何交易必須符合星巴克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星巴克中國市場業績正在回升。其第三財季數據表示,星巴克中國區實現凈收入7.9億美元,同比增長8%,實現連續三個季度的同比增長。衡量單店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同店銷售額(開業13個月以上直營門店)也迎來關鍵轉折,上一財季增長2%,這是過去6個季度以來的首次增長。
截至2024年6月末,星巴克在華門店數量達7828家,較上一財季新增70家。
一路狂奔的中國咖啡消費
雖是舶來品,但咖啡在中國已經走入人們的生活,成為重要的消費單品,市場規模持續擴張。
以深圳為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深圳聚集咖啡相關企業近萬家,位居全國第一,核心城區咖啡館的分布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3家,位居全國大城市首位。
今年五一期間,在福田第五屆喚醒咖啡生活周現場,柏林咖啡品牌Rozali Coffee創始人David Rozali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深圳咖啡師們和愛好者會比許多柏林人都懂咖啡。
福田區主流商圈總客流量也因咖啡周帶動,同比增長29.97%。咖啡不僅直接拉動了短期消費,其產生的“乘數效應”更激活了整個區域的消費業態。
第三方數據報告顯示,目前,深圳咖啡產業規模為476.4億元,而未來五年,這個數字有望飆升至1780億元。
從公司角度來看,咖啡消費市場仍在擴張。瑞幸咖啡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二季度總凈收入為123.59億元人民幣(約17.33億美元),同比增長47.1%;季度營業利潤同比增長61.8%,達17.00億元。其二季度自營門店收入達91.36億元,同比增長45.6%;自營門店門店層面營業利潤達19.22億元,同比增長42.3%;聯營門店收入同比增長55.0%,達到28.67億元。
不過,中國咖啡生意雖好,但是留給星巴克們的時間卻不多了。
一方面,本土化咖啡品牌市場正在加速下沉,搶占咖啡消費新興市場。咖門x美團《2024咖啡市場洞察報告》指出,四五線市場咖啡門店及訂單增速明顯,四五線城市及以下外賣訂單量年同比均超100%。
最新數據顯示,雖然星巴克目前已經突破1000家縣級市場,但是瑞幸、庫迪等咖啡下沉力度更快。瑞幸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占比也接近35%庫迪咖啡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占比也接近40%,幸運咖更是將70%的門店設立在下沉區域。
另一方面,以小而美的精品化咖啡品牌正在快速崛起,搶占精品咖啡本土市場。
仍以深圳為例,這座城市集聚了一批本土精品咖啡品牌。“十日談”即是代表企業之一。該品牌成立于2017年,僅用6年時間,以6家門店積累了10萬+忠實會員,實現每家分店都盈利,走通了“精品化+大店模式”這條非典型路徑。“十日談”之外,Gee Coffee、KUDDO、山池、Something For等深圳本土品牌也在不斷復刻各自的精品咖啡成長路徑。
不過,深圳尚未孕育出全國影響力的精品咖啡品牌。
此前,麥當勞通過出售中國業務股權實現了業務高速增長,如今星巴克能否通過“加碼創新+引入伙伴” 的組合策略,重回中國咖啡霸主地位,仍有待市場進一步檢驗。